资产调查的内容与资产调查的深度 |
分类:生活随笔 时间:(2014-12-30 20:36) 点击:186 |
什么是资产调查? 资产调查(又称审慎调查)是根据国家赋予律师事务所的调查取证权,用于调查被告人、被执行人、债务人或者相对人的经营现状和资产现状,尤其是各种动产和不动产的状况,协助债权人成功进行诉讼,保障胜诉后的判决执行,或者保证经营目的成功实现或者降低诉讼或者经营成本成本。 资产调查的内容 从法律角度讲,企业(法人或非法人)的资产主要分为两类,即不动产和动产,其中又包括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从经济和财务角度上划分,企业的资产又可划分为实收资本、对外投资、应收帐款等。根据调查中的实际情况,在对一个企业的资产进行全面调查时,主要考察的几种资产类型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固定资产,即不动产,主要包括企业的自有房产(如厂房、办公场所等)、投资房产,在个别特殊案件中有时也会涉及土地; 2.大额动产,主要包括车辆、设备、办公用品等; 3.对外投资,主要包括对其他企业持有的股权或债券; 4.应收帐款,即债权,民法上的“代位求偿”制度使这类资产在诉讼前后资产追踪案件中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5.分支机构,对于法人企业而言,其下属没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分支企业或机构的财产和收益,从法律角度讲属于该法人企业所有,因此在对企业法人的资产进行调查时,有必要考察其分支机构的财产情况; 6.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由于知识产权的人身属性使此类财产往往无法执行,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财产,可以作为一个企业资产的特定组成部分,也可以用于对外投资,因此调查此类财产对于全面了解一个企业的资产状况具有一定意义; 7.股东或合伙人资产,对于合伙制企业和个人独资公司而言,由于其合伙人或出资人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企业的合伙人或出资人的资产进行调查。 资产调查的深度 资产调查的深度,是指了解一个企业的资产状况,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一) 委托人的调查目的是确定资产调查深度的基础。 确定资产调查的深度,首先必须明确委托人的真实意图。 一般而言,在狭义的资产调查案件中,委托人对特定目标的资产进行调查,其目的往往是希望通过全面地掌握一个企业的资产现状况,从而了解调查目标的经济实力,进而通过分析调查目标的经济实力和商业活动记录对其信誉等级进行评估。基于委托人的这种意图,在调查预算有限的条件下,调查工作的重点在于 “全”而非“深”,即全面了解调查目标的资产组成各部分的情况,特别是现阶段的状况,以便委托人全面了解调查目标的经济实力。 但在诉讼前后资产追踪案件中,委托人的目的非常明确,即查找到调查目标可供执行的财产,从而维护其利益、挽回损失。因此这类资产追踪案件的重点在于 “深”而非“全”,即在大致了解调查目标的资产构成后,有重点的对特定财产进行深入的调查,明确其基本状况、价值、产权归属等情况。仍以知识产权为例,在诉讼后资产追踪案件中,就没有必要对此类财产进行深入的追查。 (二)不同类型的资产要区别对待。 在确定资产调查的深度时,还要根据特定财产的类型和特点进行分析。 根据调查的实践经验,了解一个企业的资产状况,必须落实为对特定财产的调查。因此,确定资产调查案件的深度,实际上就是确定对某项或某类具体财产的调查深度。
该文章已同步到:
|